阅读历史 |

第379章 谁更执拗(2 / 5)

加入书签

这句话,他说得颇为骄傲。

数年来被构陷、被排挤、被下毒、被刺杀,甚至这一次他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,终究还是在孙孝哲的刀下活下来了。如薛白所言,他绝不死在宵小之辈手里。

但一直以来真正想杀死他的、能杀死他的,本就不是表面上这些。

杀他的,是圣人的心意。

今日到最后,圣人还是杀了他。

王忠嗣脑子里想着在御汤九龙殿里听到的最后几句话,眼中所有的光彩逐渐褪去,漫不经心地道了一句。

“王忠嗣……已经死了啊。”

薛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,哪怕他能救王忠嗣一千次、一万次,可只要李隆基心中的猜忌不除,王忠嗣就会像是梗在皇帝喉咙里那根刺,早晚还是要被拔掉。

于王忠嗣而言,这是一个死结;可在薛白看来,只要解决掉李隆基,这死结也就解开了。

“节帅不必失落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且先韬光养晦,犹有大放异彩的一日。”

“你不懂我。”王忠嗣道,“我自幼受圣人养育……”

他没有再说下去,转头又吩咐了王韫秀一句。

“丧礼,接着办吧。”

他自幼受圣人养育,心中秉承忠孝,视圣人为一切,为此,连对自己的儿女也无暇关心,又怎么可能背叛圣人。

可偏偏他最大的困境就是圣人希望他死。

~~

纸钱被高高扬起。

长安城延寿坊的王忠嗣宅中一片哭声,之后有马蹄声传来,治丧的众人回过头看去,见是离开了三日的王韫秀终于回来了。

“小娘子,你到哪去了?”

“我去请了圣人的追赠。”

王韫秀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,从袖子中拿出了一卷圣旨,道“圣人追赠阿爷为太子太师。”

她单手拿着卷轴,也不展开宣读,配合着平淡的神色,显然有些对圣人不敬。只是众人沉溺于哀悼,沐浴于君恩浩荡之中,没有察觉到。

反倒是有人好奇地问道“元载呢?”

“他被任为大理司直,追查阿爷的死因了。”

“那元载岂不成了如今家里官位最高的一人?”

王韫秀的几个姨妹不免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,浑然忘了当年正是她们时常讥嘲元载。

丧礼上更多的便是这些乌烟瘴气的事情,不等王忠嗣出殡,王家家风就已有了变化,正是人走茶凉。

数日后,出殡,葬于白鹿塬。

祭文是元载此前就写好的。

“公本太原祁人,六代祖仕后魏为青州刺史,北齐为白道镇将,五代祖随周武帝入关……”

祭文很长,从王忠嗣之父王海宾的壮烈战死说起,详述了王忠嗣一生的功绩,却似述也述不完。从中午开始,直念到夕阳把天边的云都染成红色。

“公孤童被识,策虑奋发,义勇偪亿。其受任也,厉三军之气,同万夫之力。致诛则百蛮竦,振武则暴强服。支离约已,尽悴事国!”

听到这里,王韫秀感到脸上一凉,手一摸,惊讶于自己流下泪来。

往日不曾细数,她常常忘了她阿爷有着如此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
随着最后一抔黄土被铺上,送殡便结束了。

王韫秀则在想,阿爷觐见的遭遇与李林甫相类,希望这坟莹的遭遇莫再与李林甫相类了。

耳畔,人们已开始夸赞她夫婿。

“元载这祭文写得真好,是有文才、有孝心的。”

“可他竟是送殡也没来?”

“说了,还在追查姨父的死因,比王家的儿子们还尽孝……”

~~

同一天里,杨国忠将一份告身递在元载手里,笑容灿烂,道“恭喜花鸟使正式上任了。”

“谢右相。”

元载接过告身,展开看了一眼,见了上面“敕元载勾当此事”这寥寥几字,却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偌大权柄。明面上只是采选天下美色召入宫闱,他却可借机为自己树立不少威严。

往后,哪個官员敢不听话,便采选其妻女入宫,毕竟,花鸟使勾当差事,不看门第、不论婚嫁。

仅仅这片刻工夫,元载身上的气场便有了些不同,更凌厉了些。

“哈哈。”杨国忠不由大笑起来,“公辅,莫要这般严肃。这是个使人愉悦的差事,你可知圣人喜欢何样的美人?”

“可是如贵妃一般?”

“不对。”

“还请右相赐教。”

杨国忠神秘一笑,方才道“圣人喜欢各式各样的美人。”

这算是他一个风趣的笑话,元载只好赔笑起来,笑着笑着,偶尔也会想起今日是王忠嗣出殡的日子。

可元载心里很清楚,自己与杨齐宣不同,不是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