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1章 作弊(2 / 3)

加入书签

,不是你着人送到那些贵人床上去的吗?她当初才接了几个客人,可就怀了身子了,这推算起来,指不定孩子是谁的呢。”

莲姬本来是袁辙自己看中准备收房的,他那时年少,对莲姬颇是痴迷,早就打定主意娶妻之后将她收房,无奈家有悍妻,算计着先他一步将莲姬送上了贵客榻上,之后又趁他消迷之时给莲姬多接了几回客,然后,很迅速地,他还没反应过来时,莲姬便有了身孕。

这下他的心思彻底落了空了,对莲姬的想法也逐渐淡了下来,可那个时候到底很是难受了一阵,所以至今想起来仍记忆深刻。

听袁辙这么一说,梁氏也隐约想起来一些,后面她又问了当年在身边伺候过的老人,几番问询查证之下,终于确定阿宁的身份确实有疑。

只是阿宁现在已经被接了回去,她也不知阴家那边到底是何态度,便不想多事,将这事暂且放在心里。

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,没过几天,又有一行来自王都的人马过来袁家探查夏柠身世,更让她悚然一惊的是,夏柠竟然可能是王上之女,根本不是她之前所猜测的阴家血脉。

这样的话,事情便大了去了。

王上之女,那可是一国王姬,跟阴家庶女的身份天差地别,这般尊贵之人,自小在袁家生活困苦,受尽欺负,还差点死在她的宝贝女儿手里,此番要是追究下来,袁家非得脱了层皮不可。

这样一想,梁氏心神陡转,几番深思之下终于决定将她所知之事尽数说了出来,袁辙本没在意这个,可当听说阿宁或许是纪王亲女之时,他的脸色也变了,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这些年莲姬几人在袁家过的是什么日子。

这事根本不能深究。

就这样,梁氏和当年伺候过莲姬的一个妇人一并被带回王都。

可当真的被带到王上王后面前,将昔日之事如实说了之后,梁氏却发现两位贵人对她的态度很是奇怪,不仅没有丝毫恩赏之意,反而透着些许怨怪,她阻止了血脉不纯之人回归王室,按理说,这不是功劳一件吗?

梁氏察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对,尤其是听到阿宁熟悉地唤父王母后的声音时,她终于后知后觉有些后悔,不该在诸事未明之前便一头撞进这滩浑水之中的。

夏柠母女礼毕起身,王后阴氏先是看了莲姬一眼,然后便对纪王道:“果然是个美人,无怪能生出阿宁这般可人的孩子。”

纪王仔细打量莲姬几眼,心头有些失望,他还以为能生下阿宁的女子,想必美貌气质绝非小可,可眼前这人,五官美则美矣,打扮和神韵上却显得匠气板滞了些。

“此番唤你们母女进宫,是有事情想问个清楚”,见王上一言不发,王后便率先开口,“这两人,想必你们是认识的……”

接着便如同夏柠料想的一般,梁氏出现的确和她身世有关,对此,莲姬推说时日已久,她已经不记得当年之事了,而夏柠,在思忖片刻后,便道自己有法子证明和王上是否为血脉之亲。

殿上众人闻言皆不明所以地看着她,这事可不是说笑,她一个小女郎,能有什么法子证明此事?

夏柠见状上前两步靠近纪王,屈身道:“此事还需请父王配合。”

纪王道:“怎么说?”

夏柠:“还请父王屏退闲杂人等,让人准备一碗清水即可。”

纪王和王后对视一眼,虽不明白她要干什么,但也如她所愿,将一应人等都屏退出去,殿内只留了贴身伺候的丹奴和另一个寺人,梁氏两人也被带了出去。

接着,夏柠便自己动手,从殿内桌案上放着的一个陶壶中倒出一杯温水,然后从头上拔下一根发簪,刺破自己指尖,将一滴血滴了进去,间或衣袖抖动,点点白色粉末也随之融入进去。

“这是做什么?”纪王站起身走近她,王后也跟过来。

夏柠将滴了自己血液的水杯递给纪王,道:“此谓合血之法,父王也可滴血进去,若我真是您的女儿,那便能和您的血液融为一体,若我生父另有其人,我们的血液便会相斥相离,如此,便可确定我们之间是否有血缘之亲。”

世人常谓血脉之亲,亲者自然血气相通,这其中道理,纪王略一思忖,便明白了,他眼睛一亮,这倒真是个好办法!

于是也如夏柠一样刺破手指滴了滴血进去,王后惊奇之下也凑上前,几人死死盯着杯中血液变化,只见顷刻间,两人的血开始相融相凝,很快便不分彼此。

“好!阿宁果然是孤的女儿!此事再无疑处!”纪王亲眼看着两滴血凝在一起,登时高兴极了,莲姬站在角落,见状终于松了口气。

王后虽不在意夏柠身份,可今日之事,还真让她长了见识,丹奴这趟,倒是真给王上找回了亲女。

此事终于落定,夏柠也放下一桩心事,她之前打听过了,这里并没有所谓滴血认亲之法,所以她才能靠前世所知蒙混过关。

前世大火的一部古装剧中,便有滴血认亲这个情节,那时她正追剧,便随手在网上查了相关知识,如此才知道,只要稍微温热的水,即便人和动物的血也能融在一起,或者在水中加入明矾,也能促使血液融合,为了以防万一,她进宫之时带了些许矾石粉末,又专门从陶壶中倒了温水,两重保险之下,她和纪王的父女关系终于确认无疑。

王后本以为今日之事多半不会有个好结果,不想出乎所料,夏柠竟完美解决了此事。

不仅如此,这女郎出宫前还好生安慰了王上一番,说什么自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,所以今生才有了王上这般可亲的父王,还叮嘱让王上注意身体,不要跟闲杂人等生气,诸此种种,可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