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七十二章 摊丁入亩(下)(2 / 2)

加入书签

之战,福建清军全军覆没。至少在整個福建,大明若要强推新税法,不提毫无掣肘,就算有,监国的十万兵马也会将这些掣肘全部扫平。

而只要新税法能推行下去,就如王礼所言,福建立时便会成为大明的王霸之基。届时,明军完全可凭此,再度扩军十万。

二十万明军横扫,整个江南都将无可匹敌。

这就是战略思路的问题了,按部就班,循序渐进自然最好,可大明哪有那么多时间。

福建的战报只要一送到北京,清廷接下来必定会调集重兵对明军进行围剿。

不趁着现在爆兵,还跟这帮士绅地主玩过家家,那不是找死吗

梁文煊想明,旋即也跟着拱手表态。

两位阁老重臣都表态支持了,贾文昭还有其余参与朝议的文官见罢,虽心中无奈,但也只得乖乖拱手表态。

眼见这帮文臣终于上道,朱怡炅总算露出了笑容。实际上,对这摊丁入亩,也非是他脑子一热才提出来的。

摊丁入亩,火耗归公,官绅一体纳粮,废除贱籍,这一系列政策改革,历史上也就一年以后,便逐渐开始了。

甚至于,康熙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,就是摊丁入亩的开端,所以也有说法,说什么摊丁入亩早在康熙年就开始搞了云云。

而且,真要算起来,前明实际上也有搞过摊丁入亩。

是的,没错,就是大名鼎鼎的一条鞭法。一条鞭法不仅统一了税制,同样也尝试性的把税银从人头摊派到了田亩之中。

在一条鞭法推行的初期,短短十年间,大明就得以恢复大半元气,甚至有能力打三大征。

只可惜,一条鞭法终究只是对前明积重难返下的小修小补,张居正一死,立马便几近瘫痪,直至彻底崩溃。

既然雍正都可以一年以后推行摊丁入亩,为何他朱怡炅现在就不行

理论上,他的阻力实际应该比雍正更小,因为雍正是在体制内搞,而他则完全不用顾忌。

而且,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,大明不仅可以获得堪比借粮的税银,还能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。贱籍废除,民间劳力也可以进一步得到释放。劳力一多,人口流动起来,那福建的商业也就能发展起来了。

作为兵家不争之地的福建,说到底还是以商为主,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,甚至还在后世成为了福建的两大文化遗产。

朱怡炅已经想好了,一面学雍正搞摊丁入亩那一套组合拳,另一面,康熙既然重启海禁,那他就开海禁,不仅如此,还要大肆扶持海贸。

福建相比起大地主,更多的还是大海商,摊丁入亩虽挖走了这些人在土地上的根基,但用其换来大明对海贸的扶持,那岂不是很划算。

所谓打一棒,给一个甜枣。

海贸有多赚钱,懂得都懂,当年郑芝龙甚至单靠这个,就撑起了隆武朝廷。

扶持海贸,不仅海商们能大赚,大明同样也能捞到比之田地赋税更高的财政收入,可谓是双赢。

要是这样都还有不满,甚至胆敢造反,那就是真的完全不可拉拢,那还留着作甚,早点弄死算球。

且,朱怡炅也想看看,自己这边把人雍正的路给走了,那到时雍正又该拿什么法子来收拾吏治腐烂,财政空虚的大清王朝呢

呵呵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